<dd id="8t77j"></dd>
<rp id="8t77j"></rp>

  • <dd id="8t77j"></dd>
      <rp id="8t77j"><object id="8t77j"><blockquote id="8t77j"></blockquote></object></rp>

      400-677-0072
      速讀速記

      新聞分類

      品牌課程

      聯系我們

      2019教育政策總結 作別過去 迎接2020教育新氣象

      您的當前位置: 首 頁 >> 新聞中心 >> 教育資訊

      2019教育政策總結 作別過去 迎接2020教育新氣象

      發布日期:2020-01-02 作者:領學者教育 點擊:

            (原標題:教育十策,作別2019,迎接2020)


        2019年,教育行業可以說是跌宕起伏、冷熱交替。


        這一年,教育行業整頓工作持續推進,相關政策陸續出臺落地,線下線上全面開花。整治之下,前幾年瘋狂的資本市場開始回歸理性,不合規機構要么整改,要么離開,整個行業開始回歸教育本質,逐漸向合規邁進。


        作為一個逆經濟周期的行業,教育更多的是與政策有著強關聯。政策一端鏈接著不同的教育群體——學生、教師、家長、管理者,另一端鏈接著教育產業。政策上的任何風吹草動,都可能引來一系列連鎖反應。


        從學段而言,義務教育、高中教育、本科教育、研究生教育,均有重磅的改革意見出臺,既關乎教育質量也關乎評價方式;從教育類別看,公辦、民辦,線上、線下,學歷、非學歷,普教、職教,學科教育、素質教育等均有涉及,引發行業關注;從教育主體看,學生、教師、管理者均有提及,吸引著國人的目光……


        “凡為過去,皆為序章?!毙戮﹫筮x取了2019年教育行業熱度Z高的10個關鍵詞,與2019年作別,也為新的一年埋下期冀。


        1、教育APP治理


        進校APP治理的熱度從2018年蔓延到整個2019年。


        教育信息化的加速,讓APP成為了不少學校的教學輔助工具。與之同時,APP泛濫、平臺壟斷、強制使用等現象也開始涌現。


        兒童青少年電子產品使用已成為監管重點。教育部發文要求學校布置作業不得依賴電子產品,并出臺首個國家層面規范教育App的文件,要求教育類手機軟件將實行備案制度。


        為進校App設立準入門檻,是教育部門規范APP的第一步。設置準入許可、加強事中事后監管,在嚴守底線的前提下為教育新業態發展留空間是APP治理的出發點。業內人士表示,監管的加強為APP進校劃紅線,也進一步凈化教育APP的生態環境,利于行業蓬勃發展。


        目前,首批教育App備案名單出爐,共152個教育APP通過審核,覆蓋課堂教學、課后練習、網校直播等多種類型?!鞍酌麊巍敝皇菫楹戏ㄉ矸萆w個戳,若想從夢想照進現實,還需要嚴格地落實并執行:建立教育移動應用的選用退出機制、負面清單和黑名單制度,按有關規定實施聯合懲戒。


        2、高?!扒逋顺薄?/p>


        2019年,國內高校迎來“清退潮”。


        據不完全統計,截至2019年底,延邊大學(分數線,專業設置)、深圳大學、廣州大學、中國地質大學(北京)等高校對研究生進行了清退;中國人民大學(分數線,專業設置)、河北邯鄲學院等也相繼啟動本科生清退工作。


        清退也在留學生群體中發生。前段時間,武漢大學(分數線,專業設置)清退181名不合格留學生登上熱搜,清退的主要原因是部分留學生不按時注冊、不按規定參加教育教學活動、學習成績跟不上等。


        清退之舉并非無章可循,從各大高校的學業管理規定,以及來自教育部的各種政策條文均可追溯。


        2019年初教育部印發文件,要求“對不適合繼續攻讀學位的研究生要落實及早分流,加大分流力度”,并狠抓學位論文和學位授予管理。2019年10月,教育部再次亮明態度:嚴把考試和畢業出口關,堅決取消畢業前補考等“清考”行為。同時,嚴肅處理各類畢業設計(論文)學術中的不端行為,嚴格畢業要求,嚴把學位授予關,健全人才培養質量過程監管制度。


        正如教育部部長陳寶生所言,“‘玩命的中學、快樂的大學’,這種現象應該扭轉。對大學生,要合理增負?!睂τ诓缓细翊髮W生進行清退,是大學施行“嚴進嚴出”的舉措之一。多所高校的“清退”案例,不僅對學生起到警示作用,對大學如何培養學生,也敲響了警鐘。


        專家認為,高?!扒逋顺薄币彩恰疤岣吒叩冉逃|量”組合拳內容之一,未來學位論文和學位授予管理將更嚴格,想要順利步入社會,先過大學“第一關”。


        3、職教高光時刻


        2019年2月,一紙“職教20條”下發,將職業教育推至聚光燈下。3月,“高職擴招”更是以高姿態進入《政府工作報告》。


        接下來,1+X證書制度改革、高職擴招百萬、鼓勵社會資本進入、啟動雙高計劃評選、職教獎學金名額增加、多所高職升級為職業大學……利好政策蜂擁而至。截至歲末,《職業教育法》修訂草案開始公開征求意見,為2020年的職教開啟一個未完待續的序章。


        長期以來,受社會對職業教育普遍歧視等多重因素影響,職業化教育一直處于弱勢地位。政策加持下,社會對職教的信任和信心正在復蘇。


        但仍有一些損害信任的事件發生。例如校企合作升溫過程中,極容易出現“幺蛾子”,包括把學生當做廉價勞動力、違規收取所謂“培訓”費等等。陰影之下容易滋生問題的產業鏈,仍在呼喚監管的清理和有效約束。


        另外,喊了多年的“校企融合”,仍舊在摸索完美融合的路徑。僅有政策的“加持”遠遠不夠,如何培養滿足市場需求的人才,解決人才供需“兩張皮”的矛盾,將是推進產教深度融合的關鍵。


        4、校外機構治理


        2019年已進入“后校外培訓機構治理”時期,經過2018年“史上Z嚴減負令”的“驚濤駭浪”,“黑白名單”常態監管機制已建立,用教育部長陳寶生的話說,治理校外培訓機構,打的是“持久戰”和“攻堅戰”。


        2019年10月末,一篇名為《南京家長已瘋》的文章刷屏,掀起一場全國各地家長的集體焦慮。事實上,在“高考”指揮棒之下,從2018年開始,任何一個地方性減負文件的出臺,似乎都能頻頻挑動家長的神經。


        這個“結”的成因錯綜復雜。教育部給出的“藥方”之一是,構建科學評價體系,完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辦法,強化素質教育導向,解決好指揮棒的問題,科學合理地減負。然而,龐大的機制調轉航向仍需要更多時間。


        這場治理也在攪動線上線下k12學科培訓市場。2019年,線上培訓機構終于熬過了“山雨欲來”,等來了治理政策出臺。政策要求,明確按照線下培訓機構管理政策,同步規范線上教育培訓機構。不少業內人士認為,從整體來看,政策對在線教育機構“比想象中寬松”。


        顯然,對于培訓機構來說,成本將大幅增加、收費周期要求對機構現金流造成一定影響,也對在線語培等部分細分賽道造成沖擊。尤其是對實力不足、資源不足的中小型教育機構更是致命的打擊。


        5、學前教育普惠


        2019年,幼教事業在“普惠”路上繼續狂奔。繼2018年11月幼教新規頒發以來,2019年1月,對于城鎮小區配套幼兒園治理工作啟動,也成為幼教領域貫穿2019年一整年的主題。


        2019年11月14日,教育部公布,全國4萬余城鎮小區配套園中,存在問題的有1.84萬所,其中移交不到位的有1.15萬所。截至2019年10月11日,已完成整改任務的有6300余所,占總數的35%。


        移交工作有難啃的“硬骨頭”。各地的補貼遵循“一園一議”原則,但不少在移交范疇的高端園正艱難求生。另外,高端園被改造為普惠園后,各項開支縮減,服務質量難以維持此前水準,也引發了與家長之間的糾紛。


        2018年幼教新規頒發,受此影響,2019年12月,遭遇政策眾創的A股幼教上市公司威創股份宣布轉讓旗下可兒教育70%股權;2018年8月份提交招股書的尚德啟智教育上市路漫漫,2019年2月剔除幼兒園資產后再次遞表,然而在8再次失效,隨后未再遞交;紅黃藍教育繼續虧損……


        而普惠是幼兒園的大勢所趨,行業大洗牌勢在必行。在未來一段時間內,求生、破局、轉型,將成為難以繞過的話題。


        6、規范義務教育招生


        2019年年末,一則報道再次讓“掐尖”招生引發輿論關注。這篇名為《“變味”的冬令營》,描述了北京市海淀外國語實驗學?;鸨亩顮I報名現場,每名學生冬令營收費6000元,報名號被家長一搶而空,并指出該校名為舉辦與升學無關的體驗營,實則以冬令營形式“掐尖”招生。


        多年來,不少地方民辦學校在招生過程中,提前組織名目多樣的考試選拔違規招生,已不是新鮮事。規范義務教育階段的招生管理,國家有關部委每年都要三令五申。


        2019年,教育部曾先后下發文件,要求“嚴禁違規爭搶生源、‘掐尖’招生、跨區域招生、超計劃招生和提前招生”的現象。并提出,各地將民辦義務教育學校招生納入審批地統一管理,實行公辦民辦同步招生,超過招生計劃的要搖號錄取,并在明年招生入學工作中全面落實到位。


        公辦民辦納入統一管理為違規招生畫出一道紅線。但要治理“掐尖”問題,規范學校招生行為,出重拳問責學校,只是第一步。如何推動優質教育資源均衡化、改革評價制度、不唯分數論,不以升學率考核學校,教育的真正公平,任重而道遠。


        7、素質教育提速


        在“應試教育”種種弊端呼之欲出的大背景下,2019年,素質教育被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上。


        義務教育階段改革意見中提到,注重加強提升學生的素質教育,素質教育將作為學校教育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,德、智、體、美、勞,“五育”并舉,重點、全面發展素質教育。


        中小學校應如何平衡素質教育與學科知識教學?實際上,應試教育中本身也包含了素質能力,如學生學習能力、反應能力、抗壓能力等,而素質教育的很多技能技巧也能夠輔助學科知識學習。只是往往人們在實際中容易急功近利、非此即彼,將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對立起來。


        不難看出,此前教育行政部門對于校外培訓機構的治理行動僅限于學科類課程,素質教育課程不在治理范圍內。同時,在資本投資更加慎重理性的2019年,素質教育賽道仍然在一級市場保持了良好的活躍度。少兒編程、體育教育、創客教育、藝術教育……據多鯨資本發布的《2019上半年教育行業投融資報告》,素質教育投融資數量Z多,達到50起。


        政策支持、技術落地、資本青睞,都給素質教育的發展提供了豐沃的土壤。種種跡象都釋放了一個信號:素質教育即將駛入快車道。


        8、規范校外機構預付費


        “跑路”是2019年教育機構不可回避的關鍵詞。


        這一年,大到韋博教育,小到沐奇親子游泳,教育培訓機構跑路的消息此起彼伏。據新京報記者不完全統計,2019年陷入危機或者“跑路”的機構已達十數家,涉及K12、留學、早幼教等多個賽道。


        “跑路”背后暗藏的退費難風。預付費一直是教育培訓機構普遍采取的收費模式,當企業說走就走,Z受影響的當屬無辜的學生家長。


        如何為預付費立規,教育部早已釋放信號——面向中小學生的校外培訓機構收費時段與教學安排應協調一致,不得一次性收取時間跨度超過3個月的費用。并對線上培訓機構做出了收費時長限制。


        也有部分省市出臺細則。2019年12月,北京市教委發布《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預付式消費管理細則》征求意見,對培訓機構預付費的收費規則、服務合同、退費時限等作出規定。


        這其中,也不乏“鉆政策空子”之舉,如,給家長一個比較大折扣力度,要求預付費一年,但簽四份合同;或者“買三贈N”打擦邊球。


        說到底,教育行業是個慢行業,不能靠快錢“砸”出來。與其將經營風險全部轉嫁給消費者,不如從自身做起,提升競爭力。


        9、中高考考綱取消


        2019年11月末,“取消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大綱”的消息上了熱搜。不少學生和老師感到有些“懵”:這樣豈不是整本書都成了重點?


        事實上,今年6月,國務院關于高中階段教育改革意見中也提到,實施普通高中新課程的省份不再制定考試大綱。


        課程標準本來就是教材編寫、教學與考試評價的依據。政策本身要改變評價體系,讓評價變得多元,讓評價的權力由集中變得分散,避免以一個簡單的大綱來決定教學和學習內容。


        正如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所說:“考試大綱的存在刺激了應試教育現象,導致學?!际裁唇淌裁础?,取消考試大綱則可以實現‘教什么考什么’,全面落實素質教育的要求?!?/p>


        然而,執行結果與地方政府對政策的理解、統籌及考試命題能力有關,執行中可能存在的偏差也令不少人擔憂。若執行存在偏差,可能會造成考試內容變得撲朔迷離,如果學校老師判別能力強會好一些,反之,可能會導致學生面臨的挑戰加大。


        所以,取消考綱意味著對于老師的要求更高,除了知識儲備,也要求老師具備多方面的綜合能力,“首先老師自己要有一桶水,才能給學生一碗水”。


        也許,政策的執行和個體的適應都需要一個過程。


        10、教育懲戒權落地


        關于“教育懲戒”,一直是教育、法律界的熱詞。老師是否有懲戒權?應如何行使?懲戒邊界在哪?都值得探討。


      廣告

        在一些人眼里,懲戒往往跟體罰、變相體罰有著前千絲萬縷的聯系。外界的聞聲色變以及對懲戒權的消極態度,一度造成老師“想管不敢管”的局面。


        2019年11月教育部發布《中小學教師實施教育懲戒規則(征求意見稿)》,將教師懲戒方式分為一般懲戒、較重懲戒、嚴重懲戒、強制懲戒四個等級,并規定了禁止的懲戒方式。同時,在一定程度上教師懲戒權“交給”學校,規定學校應當依法制定、完善校規校紀,明確教師實施學生管理和教育懲戒的具體情形和規則。


        教育懲戒是教師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必要手段和法定職權。文件的出臺,是教育管理制度上的一個突破。然而,如何真正落實到位?還需要地方、學校結合實際需要,制定實施細則。使教師實施教育懲戒有條規可依、有可操作性。不僅起到教育學生的作用,也避免教師濫用權力。


        畢竟,懲戒目的不是讓學生向老師低頭。


      本文網址:http://www.popelucianibioguernon.com/news/755.html

      相關標簽:總結,教育,政策,迎接2020

      Z近瀏覽:

      客服熱線
      400-677-0072

      周末、節假日客服電話:13105263125

      歡迎給我們留言
      請在此輸入留言內容,我們會盡快與您聯系。
      姓名
      聯系人
      電話
      座機/手機號碼
      郵箱
      郵箱
      地址
      地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