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dd id="8t77j"></dd>
<rp id="8t77j"></rp>

  • <dd id="8t77j"></dd>
      <rp id="8t77j"><object id="8t77j"><blockquote id="8t77j"></blockquote></object></rp>

      400-677-0072
      速讀速記

      新聞分類

      品牌課程

      聯系我們

      尊重孩子和溺愛孩子的界限在哪里?

      您的當前位置: 首 頁 >> 新聞中心 >> 加盟問答

      尊重孩子和溺愛孩子的界限在哪里?

      發布日期:2019-12-03 作者:領學者教育 點擊:

      一位媽媽發朋友圈說:“如今做媽媽太難了,我是尊重孩子,卻被親朋好友指責是溺愛。請哪位大神告訴我,什么樣的愛是溺愛?”


      其實,為人父母誰沒有這樣的困惑?嚴厲了,怕孩子變得膽小怕事。松懈了,又擔心調皮得無法無天。就這樣陷入兩難之境…



      1



      可以說,80后90后的父母,是開始覺醒的父母。我們小的時候,大都是被我們的父母用簡單粗暴又傳統樸實的方法教育的。


      簡單說,就是做錯事情要挨罵甚至挨打,被要求“一定要乖,要聽大人的話”,被灌輸“爸爸媽媽為了你好辛苦,你長大了一定要孝順和報答父母”諸如此類的觀念。


      成為父母之后,我們開始學習和自省,明白了“孩子是獨立的個體,也應該被我們尊重”等道理。不過,你真的懂得如何“尊重”孩子嗎?


      你帶五歲的兒子打預防針,雖然事先鋪墊鼓勵,打的時候,他卻還是哭得驚天動地。打完針留觀的半小時里,他依然哭哭啼啼,你耐著性子百般勸慰“好了好了不疼了啊”,他都還在抽抽嗒嗒,時不時還高一聲抽泣。旁人對你側目,你覺得尷尬,開始不耐煩。你皺著眉頭說:“行了行了,打個針該有多疼呢?男子漢勇敢一點啊?!焙⒆硬毁I賬,你繼續說:“看看人家女孩子都比你堅強,人家都不哭了,你就閉嘴吧?!蹦托谋荒ス獾哪?,忍不住覺得自己的兒子不聽話,說不定還會生氣地威脅他:“再哭我就不理你了??!”甚至是“再哭我就打你了”這樣的話。


      怎么樣,類似這樣的場景熟悉嗎?坦白講,這樣的媽媽已經是很有耐心的媽媽了,能做到鋪墊、鼓勵、勸慰這幾點。只不過對孩子“執著”的哭泣,少了一點尊重。


      是的,你沒看錯,是“尊重”。


      尊重孩子的第一要點,首先就是尊重孩子的感受。也就是從孩子的角度出發,去理解他的感受。你覺得打針不疼,那是你。別的孩子能忍住哭泣,那是別的孩子。你的孩子,對打針的疼痛,有他獨特的感受。不要覺得他小題大做,不要覺得他不夠堅強,更不要理會別人的側目。


      孩子的成長有快有慢,不必要求他“堅強懂事”。你只需要緊緊把他摟住,很真誠地對他說:“打針好疼是不是?孩子你受苦啦?!辈槐亟又v大道理(因為打針前你已經講過了,別低估孩子的記憶力),只要想辦法轉移他的注意力就行了。尊重他的感受,尊重他對待疼痛的方式,這才是此刻對他Z大的支持和安慰。



      2



      有一位父親講起孩子的故事,說那時候在老家,兒子常常跟奶奶一起午睡。


      有一天,他在房內看書,突然聽到兒子在對面屋內大哭。進去后發現,原來是兒子在午睡時尿床了。大概所有的小孩都避不開這件丟人的事……


      奶奶沒有動手打他,但是給他換褲子的時候,他卻吵著不穿那條綠色的褲子。這時奶奶就火了,邊罵邊給他套了進去,又被他自己給踹了出來,踢到了地上。 


      這個父親了解自己的孩子,知道他其實是尿床了,本身就不好受,怕挨批評,想轉移大人們的注意力,奶奶的斥責,讓他的情緒失控了。 


      父親去抱他的時候,他還很抗拒。于是這位父親跟他說“尿床了沒關系,爸爸小時候也經常尿床,有一次還被你奶奶打了屁股呢,小孩子都是這樣,等你長大就好了?!眱鹤拥那榫w稍微緩和了一點。 


      “來,告訴我,為什么不穿這條褲子?”“痛,穿著不舒服”這位父親掀起他衣服看了一下,原來是褲頭的松緊帶太緊,勒出了印子??吹阶龈赣H的在柜子里找衣服,奶奶看不過去了,說:“就知道慣著他,我看你今后怎么管得了?!?/p>


      這位父親沒有說話,他覺得,孩子這時候需要理解,需要安慰。


      如果這也是溺愛,那就這樣愛著他。


      如果一定要給尊重和溺愛找一條界限的話。


      我覺得有兩個參考點可以考慮:看父母是不是尊重“孩子還是一個‘孩子’”。另外看孩子發脾氣或者需求時,是因為能力的限制還是故意地發小脾氣。 


      這其實就是對父母的考驗了。


      尊重“孩子還是一個孩子”,不是說“孩子小,什么都不懂,以后再說”的放任不管,而是能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慮他們的需求。 我們見過太多被溺愛毀掉的孩子,要么出于放任而沒有規矩的愛。要么是父母被孩子控制,失去了原則和方向。 其實,很多時候,孩子提的小要求并不過分,那是他們內心的期盼。



      3


      上次看了一篇文章,講的是一家人去海邊玩耍的故事。


      回家的路上,孩子弄丟了貝殼而哭鬧不止。因為天色已晚,媽媽并不想“寵溺”孩子而折返回去,想讓孩子接受“人生是充滿無奈的?!倍职謪s答應陪孩子回去再撿一次貝殼。 這時孩子喜笑顏開,開心地撿回了滿滿的一袋貝殼。這次經歷,讓媽媽感受到了心靈的震撼。因為孩子一直記得這件事,還跟老師同學分享這個溫暖的故事。


      人生的確充滿了無奈,不是什么事都會順心順意。但是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,父母為什么不多給孩子一些這樣的溫暖呢?孩子有時候真的只是一個孩子而已,多給他們一次機會。


      在養育孩子的路上,請一定多一點耐心。 


      一位母親在整理東西的時候,總會不小時弄丟孩子的小玩具。他就會哭著要媽媽給找回來。怎么辦?于是就會經??吹揭患胰朔_垃圾袋找東西的場景……無論Z后找到與否,這都會讓孩子覺得在這個家庭里,她是被尊重的獨立的個體。而媽媽也學會在丟東西前詢問一下小家伙還需不需要。這就是小小的尊重吧。


      瞧!看上去像極了溺愛??蛇@都是孩子正常的表達和需求呀! 反而讓父母得到了成長,學會尊重孩子,學會如何去愛孩子。


      告別溺愛,教他勤勞善良,正直勇敢,但也告別粗魯,父母的尊重和理解是孩子健康成長的重要條件。


      本文網址:http://www.popelucianibioguernon.com/news/749.html

      相關標簽:教育,孩子,家長,溺愛,尊重

      Z近瀏覽:

      客服熱線
      400-677-0072

      周末、節假日客服電話:13105263125

      歡迎給我們留言
      請在此輸入留言內容,我們會盡快與您聯系。
      姓名
      聯系人
      電話
      座機/手機號碼
      郵箱
      郵箱
      地址
      地址